和其他科目比起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少,逻辑推理和运算是掌握的重点。我觉得,在日常学习中,考生要培养自己的引导性思维,提高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引导性思维,就是通过基本概念发散思考,联想到接下来的解题思路,在解题时能够举一反三。做到这一点,数学学习才能游刃有余,解题才能顺利地进行。
去年成考前夕,我参加了一个辅导班。每次上课时,我都认真听老师讲解,认真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这是提高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讲解习题时,我注意掌握对习题的分析思路和推理逻辑,从中开阔思维,培养引导性思维。如果考生在老师讲解习题时仅机械背记解题过程,则只能掌握同种习题的解法,遇到习题稍加变动,可能就束手无策。通过培养自己的引导性思维,我数学越学越有兴趣,感觉解题思路也越来越开阔,老师讲解习题时我也常能举一反三,不仅对同种习题游刃有余,而且对一些变形的题目,也能多想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解题的头绪,继而顺利解答。
虽然数学学习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它和其他科目一样,也必须通过刻苦努力来巩固,来不得半点虚假,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公式后,还通过大量解题练习来增强记忆。成人考生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只有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这块“短板”。为了提高学习,我工作外的休息时间都变成了学习时间,周末和晚上别人休息时,我则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复习期间,我做了大量历年试题和复习资料,以此巩固了对基础习题的掌握。学习中我发现,有的同学虽然手中掌握大量学习资料,但却只停留在看的基础上,没有认真去解题,发现别的同学有新的资料时,仍旧想拿过来看看。每次测验后,这些同学常抱怨,自己也看了很多复习资料,但成绩却并未提高。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是靠踏踏实实解题来巩固的,不付出辛苦的努力,不在大量解题中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成绩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