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课 程
1.课程都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
答案:错误。课程既包括计划中的,也包括计划外的。
解析
课程的概念
课程(广义):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
课程(狭义):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学科、应该从事的活动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答案:错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教材。
3.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确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纲要
C.课程要素
D.课程规范
答案:A
解析
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刚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4.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以“做中学”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技能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B
解析
课程的类型
(一)从课程管理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二)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四)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校园物质环境、师生关系、校园校训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属于哪种类型的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
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机会、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形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的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
6.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
隐形课程分为:物质性(校园环境)、制度性(人际关系准则)和心理性。
7.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改进教学过程
答案:A
解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8.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段为()
A.小学至初中
B.初中至高中
C.初中至高职
D.小学至高中
答案:A
解析
小学阶段以综合教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9.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答案:错误。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而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