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7年河南成人高考报名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虽然2017年河南成教考试难度不大,但由于许多成教考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工作较忙,复习时间少。所以想要参加2017年河南成人高考考试的学生也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河南成教网特收集整理了2017年河南成教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考点,仅供广大2017年成教考生参考学习。
二、舞蹈艺术
(一)舞蹈及其分类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与音乐一样,舞蹈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图腾舞蹈活动,并且把它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始舞蹈中就开始以舞蹈形式来模拟狩猎活动或战争场面。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道:“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人间。”这些史料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舞蹈漫长悠久的历史。我国商代的巫舞,周代的文舞与武舞,春秋战国的优舞,以及汉代百戏中的舞蹈,均曾盛行一时。唐代舞蹈更加兴盛,除了豪华壮观的大型宫廷乐舞“立部伎”和精致典雅的小型宫廷宴乐“坐部伎”外,还有著名的“健舞”,如胡腾舞、胡旋舞、剑器舞,以及歌舞大曲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等。此外,唐代的民间舞蹈也十分普遍,逢年过节或丰收祭祀时都要举行舞蹈表演活动。宋代民间盛行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舞队”,明清时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等,都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欧洲舞蹈也在不断地发展,在15世纪,欧洲舞蹈已经风靡于宫廷和民间,不少国家将舞蹈作为普遍的风尚,尤其是意大利籍艺术家们在法国宫廷排演了第一部真正的芭蕾《王后喜剧芭蕾》后,芭蕾舞迅速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从17世纪开设了第一批芭蕾舞学校后,出现了许多职业性的芭蕾舞蹈艺术家。19世纪堪称芭蕾艺术的黄金时代,芭蕾舞的脚尖舞技巧和一整套的训练方法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芭蕾艺术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出现了《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等一批闻名于世的优秀芭蕾作品。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为先驱的现代舞,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古典芭蕾传统的程式束缚,更加自由地表现内心情感。此外,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也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舞蹈,例如印度的古典舞、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舞、日本的盆舞、斯里兰卡的象舞、墨西哥的踢踏舞、波兰的马祖卡舞以及非洲大量力度很强的民间舞,使世界舞蹈艺术绚烂多姿。
从总体上讲,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民族舞是反映各民族审美观、表现各民族生活特色、以各民族特有的动作为表现内容的舞蹈;民间舞是普遍存在于民间,充满了民间趣味,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情感,反映民间生活的舞蹈;古典舞是反映古代审美思想,用历史上规范化的动作,表现古代人生活和情趣的舞蹈;现代舞是反映现代时代精神,强调现代审美特色,用反映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和动作组织成的舞蹈。
按出场人数的多少又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独舞是由一位演员表演的舞蹈样式;双人舞是由两位演员,通常是一男一女合作表演的舞蹈样式;三人舞是包括独立作品的三人舞;群舞也称集体舞,指四人以上合作表演的舞蹈。
(二)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1.动作与姿态
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因此,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舞蹈的动作和姿态使舞蹈形象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表情性。
由于舞蹈是以人的躯干和四肢为物质材料,因而,舞蹈的表演手段只能是用人的动作和姿态,而表情则居于次要地位。动作和姿态的审美特色的发挥是舞蹈成败的关键。他的不少动作和姿态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姿态,是生活中自然动作和姿态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如劳动中割稻、打场、洗衣、骑马、划船等,这些动作和姿态是被赋予美感的。是夸张、变形并按节奏组织起来的,予人以更强烈的感受。再一部分是模拟自然景物,用动作予以概括升华的。如模拟鸟兽鱼虫的,如鹰的飞翔、抖翅,鱼的游水,蚕的蠕动。表现身体灵活用鹞子翻身,表现反应快用鲤鱼打挺,表现腰肢纤细用柳条摆动,表现手指秀美就用兰花开放,表现火的蔓延就用袖子飞舞等,这种模拟的动作和姿态同样用的是夸张、变形和按节奏组织起来的。因此舞蹈动作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而是被审美形式升华了,有节奏、夸张变形、走向规范化,比自然状态的东西更美了。
舞蹈的姿态和动作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不断的变换必须由节奏来制约和规范,没有节奏的舞蹈是杂乱的舞蹈,不可能予人以美感;舞蹈的动作和姿态经过规范化才显示出最值得欣赏的美学价值,因之国内外的舞蹈,如我国的戏曲舞蹈和欧洲的芭蕾就都由规范化走上了程式化,程式化更突出了某些动作和姿态的典型特征。程式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美国舞蹈家邓肯所创始的现代舞,就是以摆脱古典的芭蕾程式束缚为特征的,它们以即兴的、自然的、不受拘束的动作和姿态,表达着人的各种思想感情和审美态度。
2.抒情与表现
舞蹈作为表情艺术,对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中大量的抒情舞蹈,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情节或事件,而是通过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感染观众的情绪,震撼观众的心灵。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古人说“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汉代的《毛诗序》强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类似的说法都表明这一点。所以,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摹拟或再现客观对象,而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即情绪舞),这些舞蹈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情节或事件,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震撼观众的心灵。例如50年代著名的《红绸舞》和《花鼓舞》,就是通过男女演员手持飞舞的红绸或变化多端的击鼓舞姿,直接抒发出喜悦兴奋的时代情感。即使对于情节舞和舞剧这样一些舞蹈作品来讲,虽然它们离不开一定的事件或情节,但它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去叙述或描绘这些事件,而是利用这些事件或情节作为基础,来塑造舞蹈形象,烘托环境氛围,最终仍然是为了表现情感情绪和传达审美理想。例如三人舞《金山战鼓》,取材于南宋女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著名故事,作品并不拘泥或局限于叙述故事,而是致力于表现梁红玉誓死抗金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激情,尤其是高潮时梁红玉一连串的翻身击鼓动作,以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震撼人心的鼓声,起到了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抒发激情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这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节奏与韵律
在舞蹈艺术中,节奏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个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舞蹈节奏在其根本上是人的生理与心理节奏的审美化表现。在人的机体内部,首先是人的生理机制本身具有规律性的运行节奏,这是维系人的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与之相联系,人的心理机制也有一定的运行节奏。而当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发生变化时,便会使机体内部引起各种不同节奏的变化。舞蹈是一种情感性活动,其情感变化所引导的内在节奏变化又会通过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表现出来,而舞蹈节奏通常表现为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幅度这三个方面。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均可与特有的情感色彩相联系,加之舞蹈者面部与肢体表情因素的参入,以及音乐等因素的结合,更可以表现出较为复杂和丰富的情感内容。舞蹈的节奏来自于生活,舞蹈的动律并不等于生活中的节奏,然而生活中的节奏却是产生舞蹈动律的基础。因此说舞蹈又是一种节奏化了人体动作艺术。
我国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认为,构成舞蹈的三要素就是表情、节奏和构图。舞蹈动作节奏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表达一定的内容,传达一定的情感,同时可以形成舞蹈的韵律美。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与丝绸之路为背景,通过唐代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的经历,歌颂了中外人民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这出舞剧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从灿烂的敦煌壁画中吸取了大量艺术营养,以壁画上的舞姿为基础创作出新颖的舞蹈语汇,并且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将舞蹈动作与静态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剧中女主人公英娘的一段独舞,从“反弹琵琶”的造型开始,动作节奏由缓到急,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展现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形象,在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中,使观众深深感受到舞蹈的韵律美。当然,舞蹈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音乐在舞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舞蹈节奏运动的进行是表现音乐内在灵魂的形象,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变化的始终伴随着节奏。”在舞蹈作品中,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所以说,正是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
温馨提示:
鉴于2017年河南成人高考考生大多为在职人员,为提升广大成人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助力2017年河南成教考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河南成教网特开设2017年河南成人高考辅导班,通过率高达98%,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参加报名学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