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成考专升本《语文》重点诗词复习(2)
《炉中煤》(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郭沫若原名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与郁达夫,成仿吾组成“创造社”。
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话剧。
《女神》具有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五四后的自由体诗开拓了新天地。
《炉中煤》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日本时写作的。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开会。中国政府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遭到拒绝;而军阀政府还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还是一次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影响十分深远。这次运动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作者为此十分鼓舞,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是和我的爱人一样。”这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
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思念五四之后的中国,以燃烧着的煤的口气,诉说自己思念祖国的情绪,表现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为振兴祖国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
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第三节:说明苦于前身虽是栋梁之才,但无法报效祖国,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重见天光。(重点)
第四节:再一次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学习要点
1、重点掌握借物言志,比拟手法的运用。
整首诗都是以炉中燃烧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炉中煤”是作者自喻,比喻作者思念祖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祖国的新生,用的是拟人手法;全诗虽没有出现“怀念祖国”“颂扬新生”等诗句,但很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这就是借颂物,言物来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胸中之志的借物言志,托物言情的艺术特色。
2、重点掌握“年青的女郎”与“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作者采用这种象征手法,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的爱国激情,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炽热程度。
“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后的生机勃勃的祖国。同时,也是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3、重点掌握第三段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粱,到今天才重见天光的寓意。
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重点掌握诗中反复咏叹的作用。
“啊,我年青的女郎”这一句诗句,反复出现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这般模样”在诗首尾各出现一次。其作用:紧扣主题,突出主旋律,增强艺术效果;是整首诗前后呼应,无论是章法,句法,还是韵律方面都和谐整齐。
重点段落简析
第三自然段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分析这段话的双重含义。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编辑推荐: